一、政策驱动基层医疗发展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第195号文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努力确保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


2019年3月15日,国家卫生局发布了关于基层的210号文件。我们决定在20个省试点建设社区医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2年11月21日,国家卫生办发布403号文件,要求加快探索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卫生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布局优化,加强重大慢性病管理,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能力。


二、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


构建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为老年人、儿童、孕妇、产后妇女、慢性病患者和普通成年人提供持续的诊疗、体检、随访记录等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家庭服务体系,提供居家医疗卫生服务!


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基于乡村医生的职能(为乡镇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重点人群体检和随访、医疗服务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信息的数据化和标准化水平。


健康记录数据架构

三、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根据国家官方数据,2012年至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从41.1亿增加到42.5亿。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建设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和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优化和再分配,更好地为基层患者服务,提高居民医疗的质量和健康水平。


基层医疗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这是一项改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真正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


四、未来发展方向


1.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填补初级卫生保健水平的空白,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知识库,并协助医疗保健。引入AI智能诊断、在线咨询、远程咨询服务等。


2.将医疗设备整合,如将血压、血糖、体温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测服务整合到初级医院信息系统中,使诊断和治疗过程得到客观医疗数据的辅助,也使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疾病的日常筛查和监测成为可能。


3.扩大诊疗模式。一是推广与骨干医师团队签订服务合同的1+N模式,即2-3个基层医疗服务团队由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公共卫生和护理人员以及有能力的乡村医生组成。定期走访、教育、健康检查、管理和咨询村庄和团体,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4.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人员数量和资质标准,为签约后辖区内居民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服务、慢性病随访服务、医疗访视服务等。


未来,随着基层医疗服务的改善,将形成“基层小病、大病住院、康复重返社区”的医疗新格局。随着人们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医生能力信心的建立,医疗和跨领域实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促进了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建设;未来,除了被动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外,患者还将能够基于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和平台产品主动监测慢性疾病和日常健康。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医学知识已经普及到普通人手中,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逐步实现了国民健康的宏伟目标。



HIS系统-嘉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www.jxhis.cn


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独特见解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

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