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医医院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医医院应当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深化医疗业务智能应用,重塑患者服务体系,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实现业务管理一体化、临床科研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中医医院医疗服务与管理模式,提升中医医院智慧化水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首批国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国家示范中医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医学中心(中医辅导类)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作为中医药行业的“国家队”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依托洛阳市中医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个院区、独立运营、统筹发展”的合作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创办于197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河南省获批的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全国中医特色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A级。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等级持续保持在A级。医院2022年“国考”国家排名104名,位列河南省第四名,河南地市级同级医院第一名。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伊滨院区(以下简称“伊滨院区”),总占地面积约302亩,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日门急诊量8000人次,规划床位数1200张。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牵头组建豫西地区中医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涵盖三门峡市等8家市级中医院和9家洛阳市内各县(市、区)中医院;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脑病专科联盟,吸引周边29家市、县级中医院加入,成立洛阳市中医院城市医疗集团。
在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全视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对医院服务深刻的理解,为伊滨院区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从整体规划到顶层设计,再到具体实施,全视通为医院量身定制了自助服务管理、信息发布、时钟同步等系统应用,涵盖银医通自助服务管理终端机、一级分诊屏、二级分诊屏、窗口双向对讲机、壁挂式喇叭、单面数码子钟、双面数码子钟、指针式子钟等智能硬件,数智化赋能医院服务与管理场景,提高医院的智慧化水平,开启门诊自助服务新体验。
银医通自助服务管理
伊滨院区引入全视通自助服务管理系统后,患者通过银医通自助服务管理终端机,可实现一站式完成自助建档、挂号、缴费、清单打印、住院服务、综合查询等门诊场景服务功能,满足了患者的多样化就医要求。
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需求,系统扫码充值缴费支持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医保电子凭证等多种支付方式,大部分医院门诊收费业务实现了人工收费到自助缴费的转变。尤其是终端机支持医保报销,改变了医保患者必须去窗口缴费的现状。从前只能依靠门诊、住院的收费窗口缴费,医院病人较多,排队是常见的事情。而现在,“自助服务管理”代替了人工,排队挂号时间大大缩减,家属和患者少跑路、少折腾,进一步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满足了患者对日常医疗需求;人工收费窗口也减少了工作人员,有效缓解了窗口压力。
信息发布
全视通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多种格式,能够统一管理和发布医院通知、公告、楼层分布、医生排班信息、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等多元化内容。通过这一系统,患者可以在门诊大厅、门诊科室候诊区、取药、收费服务窗口、走廊走道、公共区域等场所,轻松获取所需信息,从而有效减少了医患之间的信息差,提高了医院的信息透明度。
时钟同步
全视通时钟同步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可提供精准的时间显示,便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掌握准确的时间信息,同时还可以与医院的HIS系统对接,实现时间同步,保证医疗数据的准确性。
此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与伊滨院区的门诊智慧化同时为医护人员减负增效,推动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展望未来,全视通逐步将前沿科技融入医院实际业务,进一步拓展智慧服务边界,期待更多中医院智慧服务与管理的项目落地,推动中医院信息化未来熠熠生辉!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